更对石仲魁说自己花了4万两黄金购马的事,不仅没再多问,反而装糊涂的敷衍了过去。
太上皇心里虽然不满自己得到的是黑马,但想想这四匹骏马可是汉武帝不惜发动战争,才得到的天马,身体又很诚实的生不起半点拒绝的意思。
而且还和皇帝一样,说了一大堆不要钱的废话夸奖他。
当然,随后新老皇帝大概也知道白拿的话,会寒了臣子的心。
过年前一天时,戴权和夏守忠一前一后来到石家宣旨。
以石仲魁献马有功,皇帝升他为从四品的朝列大夫,太上皇又升他为正四品的中顺大夫,算是真正打通了今后升三品侍郎的路。
而且看这样子,等于节省了至少五年的时间。
朝野内外对此,大部分只是羡慕,只有极少人才上书反对。
等有传言说,石仲魁答应帮各家培种后,京畿内所有的反对声音一下子就减少了7成。
而且因为于洪高就在督察院任职的原因,在于同甫亲自上门后,督察院五品以上官员家都收到一份邀请函。
这群人嘴上说石仲魁荒唐,但行动上却很诚实的让仆役去寻好马,送到屯田营育种。
有了这个先例,家中但凡有好马的勋贵和官员们,全都急切的把家中的骏马送去了屯田营。
一时间营地里居然有转变成马场的趋势。
而这也让石仲魁有了机会,冲这些骏马中,选出最好的母马,继续培种的机会。
否则全是一头汗血马为父系,生出缺陷马的概率将大增。
不过好马的培育中,想保持纯血,又无法避免的会出现亲近繁殖的事。
这其中看似简单,学问却大了。
石仲魁虽然不懂那么多,但他还是知道优中选优的道理。
而且别人需要十年、二三十年才能慢慢培育出来的新马种,在他这里只需要半年、一年的,就能培育出七八代,总能选出几匹耐力、速度都最强的种马。
年三十这天,一大早就有别家的管家或者子嗣,带着礼物上门。
除了不少人想尽快培种,还因为朝野上下此时已经确信了,石仲魁上升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。
若是他能在25岁左右就升任六部侍郎,那么入阁也就一两年的事。
而30岁左右入阁,今后只要不犯大错,熬也能把前面的内阁大臣熬死。
可以说,石家今后几十年里,必然是繁花似锦风光无限的存在。
这种必然前途无量的存在,此时是个人都想巴结他。
但石仲魁却出奇的理智和冷静,入阁是必然,但他却不想早早就成为内阁首辅。
第176章 连吃
即便石仲魁再傻,也明白坐在首辅位置上十年、二十年的话,不仅天下官吏会视他为阻碍,就连景隆帝和继任者,说不定都会觉得碍眼。
还不如推几个资格足够,关系又亲近的大佬先上台。
反正自己最需要的并不是权利。
而且很多时候当老大的不一定是最大赢家,反而是躲在别人羽翼下,才能做更多的实事,否则深陷朝局争斗中,那就真的身不由己了。
所以石仲魁在接待了十几个上门的同僚后,忙吩咐于顺准备礼物,先去了于洪高家。
随后又去了翰林院学士袁东刚家。
下午则去了顺天府知府刘忠坤和工部左侍郎邹恒毅家。
于洪高因为常年待在地方上,直到今年才进入京城在督察院任职,基本上十年、二十年内是没机会如内阁的。
而翰林院学士袁东刚的机会可不小。
甚至可以说,翰林院学士本身就有资格先挂名某个殿的大学士,时机一到直接入阁都行。
而已经是工部左侍郎的邹恒毅,入阁的机会同样不小。
至于顺天府知府刘忠坤,仅仅是因为这家伙名义上也算是自己的座师,拜访于洪高和袁东刚却不去拜访他,面子上就不好看了。
四个老家伙见他年三十还跑来自己家拜访,心里那叫一个高兴。
交谈中试探和暗示一番,得到石仲魁的回应后,对石仲魁的态度就更热切了。
袁东刚甚至在得知石仲魁愿意依附于自己羽翼下后,明着说让他多关心、关心翰林院内的事情。
即便学问上一时间比不上那些钻营、研究二三十年的老翰林们,也要想办法拉拢翰林院上上下下的官吏和新科进士们。
这话就差明说,只要翰林院大部分人支持他,那么接任翰林院学士的机会就不小。
到时候袁东刚推荐他,也就有足够的底气。
石仲魁稍微想想,就打定主意帮翰林院谋更多的福利。
只要那群穷翰林们的收入高了,绝大部分人又没机会和资格升官的话,当然愿意一定程度上的支持石仲魁。
不过一想到自己才22岁,石仲魁又有些头痛起来。
若不是有个六元魁首的